古蔺四大家族之 骆姓
Author
7号管理
生成
海报
骆氏论坛

骆氏宗亲关注的公众平台!

关注
古蔺四大家族之 骆姓
7号管理 07-22

农耕为主   忠善世家

——古蔺家风家训调查之骆氏一族


古蔺“许、骆、颜、曾”,是前清当地出名的乡绅、官宦之家,是古蔺显赫一时的“四大家族”。古蔺“四大家族”之一的骆姓,主要分布在彰德、德耀、桂花一带。

No.1

家族源流

据古蔺《内黄郡族谱》记载,西南骆氏始骆世华祖藉浙江金华府义乌县楂林乡人,是唐初四杰之一骆宾王之四世孙。骆世华是一位创建黔北之北“东西四百五里,南北三百五十一里”的约五万平方公里之偌大疆域的珍州一方豪酋,由此而使珍州骆氏成为明末清初“改土归流”以前的数百年中世袭统治了珍州的二十二代土司及土州判。
骆世华及其后裔世袭真州二十代土司、袭任真安州长官司十三任副长官司,至1644年“改土归流”后改授骆麟为真安州土州判。第三十三世汉憇是明弘治或正德年间人,任“褾都长官司把守乌蒙阵”,此时贵州已建省,可知汉憩祖是在贵州都司管辖的毕节卫或乌撒卫从军。第三十四世骆赋祖,明正德或嘉靖年间人。由于明朝的军籍是“世袭”的,卫所兵有定籍,兵农合一,屯守兼备”。骆赋祖出生在明播州辖区,应是世袭了汉憇祖的军籍,后调入永宁卫屯守,驻守在今叙永、泸州一带,是个六品百户所的长官,为此举家迁川南。第三十五世大槐祖明嘉靖或隆庆年间人,亦世袭了军籍,在永宁卫从军,生活在叙永、泸州等地。

古蔺旧貌

骆姓到古蔺的始祖是第三十六世骆酉祖。骆酉(1588-1647),字思贤,明未清初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生于蛮布府(明时西南皆无蛮布府之府名、土司管辖的地区,世袭了大槐祖军籍,是参与平定奢崇明叛乱后,因屯军而始迁永宁乐荣里九甲地名落比沟烟地湾(今德耀镇)定居;现骆氏族人主要集中在大蕨沟、彰德(古蔺镇),德耀、龙美,桂花、大寨等地。

No.2

家规族训

古蔺骆氏《内黄郡族谱》云:我姓历史渊远流长乃是根深枝茂渊远流长,唯我子孙详解谱叙方知其历,继承祖德宗功,光宗耀祖发扬祖宗传统,有护国佑民之志,制法纲纪,智者有圣贤之道有治国之能,愚者勤劳稼檣。不寻逆道,啯匪不作,逆财不贪,无论智愚两者乃以忠恕为道,以财发身反对以身发财,欺弱孤恤,贫富需同等对待,凡我子孙依周之礼,同姓不婚,嫁娶不紊,尊老爱幼,尊师敬长和睦乡邻耕读为本,工农商学概为正业。

骆氏谱牒载所在家风

民国三十年修谱重新题炼:敦孝悌,睦祖宗,勤耕读,戒凶狠,兴学校,御外辱。
敦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族,追本溯源,思祖宗之恩德,启后昆以自强  睦祖宗。对祖宗要敬仰、感恩,是中华孝悌文化的核心。孝顺父母的延伸就是敬祖宗。小范围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亲相爱展开就是和睦宗亲。由对祖宗父母的孝,扩展到对家族乡里的凝合,再扩展到对国家社稷的忠,这便形成了中国人的“国”家一体观念。溯源,思祖勤耕读。提倡“耕读传家”,以耕读为荣,敢于冲破儒家的传统。耕读是高尚的是事。“耕”是指种田,这是农民的本分,即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此安生立命;而“读”则是指种田的人在农闲时也以读书为乐,更因为“读”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所以,“耕读传家”的“读”,当然是读圣贤书,为的可不一定是做官,而是学习“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
戒凶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稳定的社会必须要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家庭教育子弟和谐,戒凶除恶,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凶恶狠毒的人,是社会的不稳定者。家族对族人的戒凶狠的要求,其实也是建造社会和谐的保证。
兴学校。兴学校就是兴办学校,让族人接受教育的机会。纵观古蔺中外,学校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国家兴。反过来国家兴旺族人才有幸福,国家繁荣昌盛是族人的共同梦想。
御外辱。保家卫国,匹夫有责。族人在国家需要之时要挺身而出,共同御外辱,报效祖国。

No.3

家族人物

骆氏家族遍及全国,“初唐四杰”之一的神童骆宾王,清代状元骆成镶,无不是骆氏家族的荣耀史话。
迁居古蔺的骆氏,清代兴修水利的骆金榜、民国治匪稳定一方平安的骆国湘、抗日战争时期抗日英雄骆健郎、建国后参加抗美援朝、中共地下党员骆辑伍、晚年捐款修路的骆建超等,这些都是古蔺骆氏家族的知名人物。

象鼻大堰十五里   兴修水利荫后人
——  把落红坝变为“粮仓”的骆金榜

据 1993版《古蔺县志》载,解放前,本县民间历来有冬屯水田、挖拦山沟、掏沉沙凼、筑堰修塘等的水利工程。而古蔺兴修水利之举,最早记录则是清康熙三十年(1691)彰德人骆金榜在青杠寨盘山凿岩,所开象鼻嘴大堰,长三华里,引古蔺河上游河水,灌田二十八石,其后当地旺族邱、童、胡等六姓不断培修延伸,乾隆六十年(1795)延至土地坳,灌溉田坝寨、黄金山等常产四百石的地方。

古蔺“粮仓”彰德坝子(抗战前称田坝寨)

在彰德大堰旁一个叫土地坳的地方,曾立有一块骆金榜主持兴修水利的“功德碑”。

 象鼻子大堰彰德土地坳段

很多看到过“功德碑”的人回忆,“碑文上记载是骆氏入蔺后,三世祖骆金镑为造福乡梓,使其后裔安居乐业,发起修建大堰用于引水灌溉,经过后来不断修建延伸,功成后大堰从德耀清河象鼻子起,经青岗寨、石板滩、土地坳、烂湾子、顶头上、燕子坟、穿山洞、城关石林村,全长超过十五华里,保障了田坝寨(现彰德)、鹅公坝、落红坝上千亩田地的灌溉,使原来的田坝寨、落红坝等虽是沃土但经不起干旱的田坝一年有了麦子和水稻两季粮食,粮食翻倍,使彰德、落红两个田坝变成县城富庶之地的“粮仓”。

骆氏家谱》所载其三世祖骆金榜

《骆氏家谱》载,骆金榜生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二十九日,小庄马尾沟(现古蔺镇联合村十组)人,是古蔺骆氏入蔺三世祖。

血溅松江千古英名  烈士忠骨乡井“彰德”
——抗日英雄骆健郎

骆健郎(1902-1932),古蔺县彰德(原名“田坝寨”)人,1902年出生,1923年进入成都高等学堂学习,积极参加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的各种抗日救亡活动。1928年考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八十八师五二八团二连上尉连长,驻防沪杭线上。

骆健郎故居地(彰德保安桥上半坡头)

1932年1月28日,日寇进犯上海闸北,发动“一二八事变”,骆健郎所在的部队在张治中将军的率领下,开赴庙行镇增援。2月上旬,第八十八师进抵江湾镇北段至周港无名河南岸防线,控制大场镇以北地区。庙行镇战役打响后,骆健郎率部坚守大场镇,与敌人开展白刃战,骆健郎与日军一中队长拼杀,腹部被长刀刺入,他凭最后一息,把刺刀刺进敌人的胸膛,顺势用身体压在敌人身上,紧握刀柄不放,直至敌人毙命。此时,日军机枪扫射,骆健郎身中六弹,壮烈牺牲,时年三十岁。

抗日英雄骆健郎

1932年5月,古蔺县各界人士举行隆重的悼念大会,沉痛悼念抗日英烈骆健郎。追悼会上,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张治中将军的挽联格外醒目:血溅淞江,千古赢得英名在;猿啼巫峡,万古长为烈士悲。为了彰显骆健郎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功勋,国民革命军第五军通令嘉奖,追升骆健郎为营长,蒋介石亲提“与子同仇”(国民政府将该题字刻在其墓碑上,上世纪六十年代村民修房子时埋在房屋下)。骆健郎忠骨葬于南京紫金山陵谷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骆健郎的家乡田坝寨改名为“彰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骆健郎为革命烈士。

匪盗猖獗深受其害  治匪行善名震三边
——民国时期的古蔺县保商大队长骆国湘

骆国湘不仅是骆姓风云人物,也是民国时期古蔺的风云人物。民国时期的骆国湘,身为保安大队长,主要任务是率领民团,剿匪治匪,在古蔺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骆国湘生于1902年,名廷安,出生于古蔺德耀关一个叫“贵银庄”的绅粮世家,排行第三,其父世启、大哥盛安、二哥治安、妹翠珍早逝,母亲蒋氏持家。
骆幼时读过私塾。十一、二岁时,正值土匪猖狂,护家的土炮潮湿了换药放炮凑巧打死了来抢劫的土匪,祖母惧怕土匪“斩草除根”果断送到古蔺鸭儿粑小巷子佃房躲难,骆国湘从此在县城生活。十八、九岁时参加地方民团,被叙、蔺、宋三县清乡司令李熏廷看中,提拔其任护卫班长;因在镇南桥把匪首林吉湘率领的三百多土匪打退了,升为排长;后来在钓鱼台打垮了李鸿勋的队伍,升为连长。

骆国湘故居(现古蔺镇中学)

1924年,李熏廷在叙永遇刺身亡,清乡军瓦解,骆国湘率古蔺籍士兵回乡,一时难以遣散,经地方人士举荐,于1925年组成保商队,骆任大队长。保商队下设两个中队,四个分队,共有人枪200余,驻县城墨宝寺。县署特许自设关卡,收过境税作军饷。

骆国湘率“保商队”攻打神兵的地方——墨宝寺

1929年8月,贵州军阀侯之担部属一支号称“神兵”的小队来蔺抢劫,被骆国湘指挥的保商队击溃,确保了古蔺的安宁。以后,常与警备队配合剿匪,屡有战绩,保商队获得县人特别是商界人士的赞誉。1931年,川军一个团在营山(今叙永营山镇)攻打土匪杜老二部,久攻不下调古蔺保商队去作战,骆国湘率部下何少云前往营山,经过激烈的战斗全歼土匪。骆国湘一生带领保商队消灭了几十支土匪,群众在川滇黔边境的玻璃坳给他竖有“威镇三边”的功德碑。
骆国湘率领的保商队历经更名为山防队、公安队、乡村警卫队、壮丁巡查队等,名称虽变,但仍属骆国湘领导。当局乃于1940年实行新县制时,趁机改组保商队为国民兵团编内的乙种自卫队,骆国湘辞去大队长职务,退居幕后,他凭在保商队多年的影响,仍拥有古蔺政治、军事的实权。

骆国湘在建碾米厂的地方——上桥头一侧

骆国湘开设过罐头厂、碾房、油房、锅厂、铧厂、碗厂等企业,还在狮子坝开设军械厂,除修理部分废枪外,还制造出一种弯把子的二马车短枪,短小灵活,便于林中作战和狩猎,深受保商队的欢迎。

大同桥至今依然发挥交通作用
 

骆国湘主持修建的胜利桥(左)     2017政府加宽的胜利桥(右)

据《古蔺县志》载,骆国湘生活简朴,作风正派。常着粗布衣服,脚穿草鞋,背着斗笠帽,喜垂钓、打猎,仅带随从一二。他也管辖地方公益事业,曾倡修麻渊、白马洞、胜利、彰德保安等多座石拱桥,方便人们行旅。
1949年10月,人民解放军在骆国湘未作抵抗的情况下和平解放古蔺。1950年土匪猖狂发生暴乱,新成立的县委政府决定被迫撤回叙永时,据《古蔺县志》载,骆国湘“托词”未跟随撤退叙永。3日后,杨云程率部进城,自立“政府”,盘踞古蔺达3个月之久,此期间骆国湘去了乡下,未在县城。7月15日,叛乱平息。第二次解放古蔺后,1951年元月16日被公安部门侦缉归案。2月在县城广场召开公审大会,斗争3天,因“时任‘反共救国军联合司令部指挥官’同僚张炳臣(曾任骆的排长)幕后指挥”被镇压。
原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陈之光先生有诗悼念骆国湘云:“江山百代论英雄,威震萑苻未计功。云笼三边人何在?蓝衫草帽钓江风”,对其在民国时期体恤民情、保境安民、护商送贾、打击恶绅和倡修修路建桥等诸多方面的肯定和赞扬。

毕生积蓄捐款行善  市级媒体刊载事迹
——抗美援朝老兵、捐万元为家乡修路的骆建超


骆建超,生于1931年,椒坪小庄人(现古蔺县古蔺镇联合村十组小庄)。
1951年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入伍,入朝参加战斗近三年,他所在的英雄部队在战争胜利结束后受到毛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的检阅。
 

用一生的积蓄捐款行善人骆建超

复员后回老家务农,家里条件不好,收入不多(几年前工资只有一百多块一月),一直住在不足六十平方米屋子。他省吃俭用,乐善好施,多次为家乡建设捐款:家乡修水井他曾捐款三千元,修公路初期捐款六千元,2017年水泥硬化公路捐款一万元,他用完一生的积蓄。
 

通往骆建超家乡的路建前建后

公路修成通车后,原来进一趟县城步行两个小时的山路坐车半小时就能进县城,缩短了家乡和县城的距离,提前改变了家乡的交通条件,做了一件大好事,乡民们无不称道。
骆建超的事迹曾在泸州《川江都市报》(2016年8月4日第四版)报道,是该村捐资修路数额最多的人,于2018年去世。
参考文献及资料:
1、骆邦静 骆国光资料提供《骆氏家谱》;
2、《古蔺县志》1993版。
-END-
本文由骆氏头条作者上传并发布,骆氏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骆氏头条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阅读 3956

第一次接受赞赏,亲,看着给啊

赞赏
1人赞赏
7号管理
1
3
5
9
10
18
30
66
88
99
188
200
其他金额
金额(元)
赏TA

相关商品

更多
骆府家宴酒
648.00 ¥1728.00

相关店铺

更多
駱氏直云仓
7:00~24:00
邛崃
11092
东莞骆氏实业
9:00--22: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环城东路鼎好茶叶市场C区二楼65号东莞骆氏实业有限公司
11374
申请头条作者号

便民信息

更多

推荐阅读

热门评论
随便说点什么
发表评论
提到的商品
爆料